鹤壁浚县拥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中共卫西工委旧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卫西地区的重要活动场所,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和历史意义。作为革命历史遗址,中共卫西工委旧址见证了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和英勇奋斗,对于研究党的历史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旧址已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景点介绍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屯子镇裴庄村和原厚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遗址,卫西工委旧址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还是当今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历史背景
卫西工委成立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日军在“五五”大扫荡后,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网状分割,使得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极大困难,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中共冀鲁豫区二地委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在平汉线以东、卫河以西的浚县、汤阴、淇县、汲县、延津等区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组建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简称“卫西工委”),挺进到敌人的心脏地区,扩大中共势力范围。
二、组织架构
卫西工委最初由李先贤任工委书记、赵良珍任组织委员、肖国贤任宣传委员,随后,石侠风、孔森、朱天德、艾林青、宋再明等人也先后进入卫西工委,对工委的组织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在卫西工委存续的6年时间里,石侠风担任了4年工委书记。
三、主要活动
卫西工委在敌占区积极开展抗日斗争,通过秘密关系进入卫西地区,遵照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进行工作,他们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至1943年,卫西工委共发展党员260余名,并相继建立了浚汤区委会、河东区委会、淇县区委会,以及浚县苏村、枋城、李黄庄、艾庄、大江窑、小江窑、大寒泉等地的党委和党支部,使卫西大部分地区的抗日活动置于党的领导下。
卫西工委还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壮大抗日力量,成功地完成了反扫荡任务,掩护了邓小平、吕正操部队等通过封锁线,确保了冀鲁豫至太行南线交通线的畅通,掌控并争取了天门会,促成了天门会武装起义等重大任务。
四、旧址现状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现存一独院,有一座三间堂楼,东西瓦房各三间,裴庄村卫西工委旧址包括卫西工委旧址、常仙甫故居、天门会聚集点、地下交通站、抗战时期地道等,原厚村卫西工委旧址则设在村内开明人士程润民家中,这些旧址于1978年1月被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和2016年分别被列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五、景点意义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卓越贡献,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育资源,这些旧址已成为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了鹤壁市浚县一张亮丽的历史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