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观位于信阳潢川县南城南海湖北岸,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兴建。该观坐北面南,分三殿,大殿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中殿为“春秋阁”,后殿为关羽宿殿。观内还保存有一对铸造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铁旗杆,高20米,重17500公斤,标志着清代冶铸工艺的辉煌。三义观是汉民族文化、历史和宗教为一体的经典之作,展现了清代光州的商业繁荣和文化底蕴。
本文目录导读:
探寻古韵,领略文化圣地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美丽的信阳潢川县,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三义观,保证让你们不虚此行,既长见识又开怀大笑!
一、三义观的历史渊源
三义观,这座坐落于潢川县南城南海湖北岸的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它坐北面南,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可别小看这座古建筑,它可是汉民族文化、历史和宗教为一体的经典之作,是光州(今潢川县)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在当时鄂豫皖三省的边缘地区,它的建成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呢!
为什么叫“三义观”呢?这得从它的供奉说起,观内大殿供奉着“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象征着忠信仁义智的儒家思想,宋以后,关羽被尊为“武圣”,明神宗更是把关羽庙升格为“武庙”,与“文庙”并列,关羽作为山西人,是忠信仁义智的代表人物,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人们对他敬奉有加,把他当做战神、财神、农神的化身,修建三义观,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三位历史人物,更是为了弘扬儒家学说,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二、三义观的建筑布局
三义观的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有序,现存的山门、大殿、二殿、三殿以及东西两边的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56.52平方米,足以让人窥见这处古建筑当年的宏大规模。
走进三义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山门三间,长10.8米,宽5米,气势不凡,穿过山门,便来到了大殿,大殿五间,长18.6米,宽7.2米,高大宽敞,殿内塑有关羽、关平和周仓的全身泥塑像,四周绘有“关云长释曹操”、“桃园三结义”和“竹林七贤”的彩绘壁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穿越回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感受那份豪情壮志。
中殿为大拜殿,重檐歇山,名曰“春秋阁”,关羽捋髯端坐中央,捧书夜读“春秋”,一副儒雅风范,后殿是“关羽宿殿”,威严肃穆,面阔八间的正上方悬挂着黑底绿字的楷书匾牌,上书“声振云霄”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后殿是不可轻易入室的,游人只能是远远的观望,但即便只是远远观望,也能感受到那份庄重和威严。
在殿的后花园,种有许多的奇花异草,青竹滴翠,小溪蜿蜒,三义观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环境清幽雅致,让人流连忘返。
三、铁旗杆的传奇故事
提到三义观,就不得不提那对铁旗杆了,这对铁旗杆铸造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为圆柱体,高21米,重35000斤,直径28厘米,它铸造精细,疏密有致,标志着清代冶铸工艺的辉煌,旗杆顶端有一对展翅欲飞的雏凤,背负风火轮,轮中央有日月二字,凤翅之下有一对空心火轮,紧接下来的是三个方斗,斗的四角设S形勾,悬风铃四个,在第二个方斗与第三个方斗之间铸铁龙一条,第三个方斗之下又有铁龙一条,一对旗杆的主体盘旋着四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凤之下虎头莲花衔着一副铁铸对联,左书“铁杆颂德高千尺”,右曰“铜柱表诚灿九霄”。
这对铁旗杆不仅造型精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山、陕客商为了光耀门庭、彰显实力而铸造的,它也见证了光州的繁荣昌盛和商贾云集的盛况,据说,在日本侵占潢川时,曾向铁旗杆炮轰三次,但它依然屹立不倒,十年浩劫中,砸四旧时,人们用钢丝绳拉、用斧头砍,铁旗杆仍无动于衷,它依然高高耸立在小潢河的岸边,像一件飞来的艺术品,带给人们无限的敬畏和感慨。
四、三义观的文化价值
作为展示清代商业经济的历史文物,三义观有着珍贵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商业氛围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对于研究清代冶铸工艺、商业经济以及儒家思想传播等方面,三义观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五、旅游小贴士
给大家一些小贴士:来三义观一定要穿双舒适的鞋子哦!因为殿内可能人比较多需要排队等候参观呢!不妨带上相机,记录下这份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当然啦,别忘了品尝一下潢川的美食哦!相信一定会让你的味蕾也享受一番古镇的韵味!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关于三义观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这次旅行能让你们收获满满!下次再见啦!